脑梗死

慢性期出血

亚急性期血肿

急性期(包括出血即刻,超急性期)

急性硬膜外血肿

急性硬膜下血肿

肾外伤

脾外伤

肝外伤

急性胰腺炎

肝癌

下列哪种是最常见的感染过程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下列关于感染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A.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称为感染过程 B.感染过程的构成必须具备病原体、人体和外环境三个因素 C.病原体侵入人体,临床上出现相应的症状、体征则意味着感染过程的开始 D.病原体侵入的数量越大,出现显性感染的危险也越大 E.病原体的致病力包括毒力、侵袭力、病原体数量和变异性

针对2003年非典全球大流行,我国为()控制传播采取的主要控制措施为()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隔离 E.医学观察

下列哪项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人体内作用的靶细胞A.CD4T淋巴细胞 B.CD8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NK细胞 E.CTL细胞

远端肾小管碳酸氢盐最大吸收阈增大见于()A.幽门梗阻 B.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C.胃引流 D.慢性呼吸性碱中毒 E.呕吐

对代谢性酸中毒的治疗,所需补碱量为()A.目标CO2CP-实测CO2CP×0.2体重 B.目标CO2CP-实测CO2CP×0.4体重 C.目标CO2Cp-实测CO2CP×0.3体重 D.碱丢失×0.3体重 E.碱丢失×0.4体重

代谢性酸中毒实验室检查可出现()A.碱缺失 B.AB增多 C.BB增加 D.SB减少 E.HCO减少

代谢性酸中毒的代偿机制为()A.刺激呼吸中枢,经肺排出过多CO2,H2CO3浓度下降 B.重吸收NaHCO3增多,使HCO/H2CO3重新恢复至20:1 C.Na2HPO4在强酸作用下,转化为NaH2PO4,经肾排出 D.缓冲系统将强酸转化为弱酸,HCO被消耗,H2CO3增加 E.过多的酸以NH4+形式经肾排出

代谢性酸中毒临床表现为()A.疲乏、无力 B.头痛 C.食欲不振 D.呼吸加深、加快 E.面色潮红

关于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病机制,正确的说法是()A.使用碳酸酐酶抑制剂,原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症磷酸盐重吸收降低 B.电压依赖性肾小管酸中毒,,导致高钾性肾小管性酸中毒 C.酮体产生过多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D.梯度缺陷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泌出的氢重返血液中,导致低钾高氯性酸中毒 E.乳酸产生过多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阴离子间隙增大的代谢性酸中毒见于()A.糖尿病 B.禁食 C.组织缺氧 D.腹泻 E.酒精中毒

阴离子间隙正常的代谢性酸中毒见于()A.胰瘘 B.肠瘘 C.肠梗阻 D.肠道减压 E.肾衰

在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诊治中记录内容包括()A.出入水量 B.定期检查Na+、K+、Cl-、CO2CP、BUN、pH、肌酐、动脉血气分析 C.每小时尿量,尿比重 D.掌握和监视心、肺、肾、循环功能变化 E.定期记录体重的增减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的实验室检查特征为()A.PaCO2升高 B.PaCO2下降 C.pH升高、下降或正常 D.HCO减少 E.HCO增多

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的实验室检查特征为()A.PaCO2升高 B.PaCO2下降 C.HCO增多 D.pH下降 E.pH升高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的实验室检查特征为()A.HCO减少 B.HCO增多 C.PaCO2升高 D.pH下降 E.PaCO2下降

呼吸性酸中毒见于()A.急性气道阻塞 B.呼吸中枢抑制 C.呼吸肌麻痹 D.呼吸道病变 E.胸膜病变

呼吸性碱中毒的诊断依据是()A.PaCO2下降 B.换气过度 C.AB

呼吸性碱中毒的治疗原则是()A.治疗原发病 B.用纸袋罩于口鼻外,使患者吸回呼出的CO2 C.采取短暂强迫闭气法 D.含5%CO2的氧气吸入法 E.危重患者在严密监视下,可用药物阻断自主呼吸,然后气管插管进行辅助呼吸

代谢性碱中毒的治疗原则是()A.低氯血症时给生理盐水 B.低钾时补钾 C.血容量不足时扩容 D.严重者应首选生理盐水,以补足为原则 E.治疗原发病

代谢性碱中毒的临床表现为()A.呼吸浅慢 B.手足搐搦 C.口周及手足麻木 D.躁动不安 E.四肢肌肉抽动

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题库相关章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20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