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48岁,干部。鼻塞、鼻出血半年。患者半年前出现鼻塞,逐渐加重,偶有鼻出血,为涕中带血,按鼻炎诊治效果不佳。1周前在当地医院鼻咽镜发现鼻咽部黑色肿物,有包膜,按“鼻息肉”行局部切除,病理:形态符合恶性黑色素瘤,建议加做免疫组化。来院就诊。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病、肝炎及其他传染病史。体格检查:鼻腔部术后改变,余查体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检查均正常,血生化正常。
提示:该患者下一步的治疗计划()

患者女,48岁,干部。鼻塞、鼻出血半年。患者半年前出现鼻塞,逐渐加重,偶有鼻出血,为涕中带血,按鼻炎诊治效果不佳。1周前在当地医院鼻咽镜发现鼻咽部黑色肿物,有包膜,按“鼻息肉”行局部切除,病理:形态符合恶性黑色素瘤,建议加做免疫组化。来院就诊。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病、肝炎及其他传染病史。体格检查:鼻腔部术后改变,余查体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检查均正常,血生化正常。
提示:患者进一步行免疫组化确诊为鼻咽部黑色素瘤,同时行全面检查:头胸腹盆平扫+增强CT和骨扫描未见明确远处转移。该患者目前分期为()

患者女,48岁,干部。鼻塞、鼻出血半年。患者半年前出现鼻塞,逐渐加重,偶有鼻出血,为涕中带血,按鼻炎诊治效果不佳。1周前在当地医院鼻咽镜发现鼻咽部黑色肿物,有包膜,按“鼻息肉”行局部切除,病理:形态符合恶性黑色素瘤,建议加做免疫组化。来院就诊。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病、肝炎及其他传染病史。体格检查:鼻腔部术后改变,余查体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检查均正常,血生化正常。
提示:该患者如需确诊黑色素瘤,最应加做免疫组化项目为()

患者女,48岁,干部。鼻塞、鼻出血半年。患者半年前出现鼻塞,逐渐加重,偶有鼻出血,为涕中带血,按鼻炎诊治效果不佳。1周前在当地医院鼻咽镜发现鼻咽部黑色肿物,有包膜,按“鼻息肉”行局部切除,病理:形态符合恶性黑色素瘤,建议加做免疫组化。来院就诊。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病、肝炎及其他传染病史。体格检查:鼻腔部术后改变,余查体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检查均正常,血生化正常。
提示:该患者所患黑色素瘤属于哪种病理类型()

患者女,65岁。头痛4个月,加重伴恶心、呕吐1个月。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头痛,以额部为重,自行服用“止痛药”后头痛缓解,未诊治。1个月前头痛加重,持续性存在,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少量胃内容物,非喷射性。伴头晕,复视,心悸,胸闷,嗜睡等不适,无抽搐,晕厥,大小便失禁等。外院行头颅CT及 MRI示:右颞叶枕叶区可见圆形异常信号影,大小2cm×1.9cm,周边可见指状长T1长T2水肿带环绕,右顶骨及左枕骨各见一结节状低信号影。双侧大脑半球、小脑半球可见多个明显强化的小结节影,双侧脑室前角变钝,脑沟、裂增宽,中线结构居中。患者起病以来精神不振,嗜睡,胃纳差,无明显消瘦,大小便正常。既往有患糖尿病病史,病程3年,自服降糖药血糖控制尚可。3年前曾患肺结核,已经治愈,无肝炎等其他传染病史,无外伤及手术史,青霉素过敏,预防接种史不详。出生及长于原籍,无外地居住史。无烟酒嗜好,无毒物、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否认家族中有肿瘤患者。
提示:患者目前以全脑放疗作为姑息性治疗方法,合适的放疗剂量为()

患者女,65岁。头痛4个月,加重伴恶心、呕吐1个月。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头痛,以额部为重,自行服用“止痛药”后头痛缓解,未诊治。1个月前头痛加重,持续性存在,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少量胃内容物,非喷射性。伴头晕,复视,心悸,胸闷,嗜睡等不适,无抽搐,晕厥,大小便失禁等。外院行头颅CT及 MRI示:右颞叶枕叶区可见圆形异常信号影,大小2cm×1.9cm,周边可见指状长T1长T2水肿带环绕,右顶骨及左枕骨各见一结节状低信号影。双侧大脑半球、小脑半球可见多个明显强化的小结节影,双侧脑室前角变钝,脑沟、裂增宽,中线结构居中。患者起病以来精神不振,嗜睡,胃纳差,无明显消瘦,大小便正常。既往有患糖尿病病史,病程3年,自服降糖药血糖控制尚可。3年前曾患肺结核,已经治愈,无肝炎等其他传染病史,无外伤及手术史,青霉素过敏,预防接种史不详。出生及长于原籍,无外地居住史。无烟酒嗜好,无毒物、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否认家族中有肿瘤患者。
提示:患者下一步治疗方案是()

患者女,65岁。头痛4个月,加重伴恶心、呕吐1个月。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头痛,以额部为重,自行服用“止痛药”后头痛缓解,未诊治。1个月前头痛加重,持续性存在,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少量胃内容物,非喷射性。伴头晕,复视,心悸,胸闷,嗜睡等不适,无抽搐,晕厥,大小便失禁等。外院行头颅CT及 MRI示:右颞叶枕叶区可见圆形异常信号影,大小2cm×1.9cm,周边可见指状长T1长T2水肿带环绕,右顶骨及左枕骨各见一结节状低信号影。双侧大脑半球、小脑半球可见多个明显强化的小结节影,双侧脑室前角变钝,脑沟、裂增宽,中线结构居中。患者起病以来精神不振,嗜睡,胃纳差,无明显消瘦,大小便正常。既往有患糖尿病病史,病程3年,自服降糖药血糖控制尚可。3年前曾患肺结核,已经治愈,无肝炎等其他传染病史,无外伤及手术史,青霉素过敏,预防接种史不详。出生及长于原籍,无外地居住史。无烟酒嗜好,无毒物、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否认家族中有肿瘤患者。
提示:患者入院后胸腹部CT示:右3、4后肋骨质破坏、双侧肾上腺肿大、右下肺后段食管奇静脉隐窝处可见一1cm×1cm大小、边缘不规整的结节状肿物。从影像学检查来看,右肺食管奇静脉隐窝处肿块影形态上支持原发肿瘤,不支持转移瘤,但因肿瘤位置所限无法穿刺活检,病灶为周围型,患者无咳嗽、咳痰等症状,难取得原发灶病理依据。诊断考虑:肺癌颅内转移,全身骨转移,肾上腺转移。患者诊断肺癌颅内转移,请问临床分期是()

患者女,65岁。头痛4个月,加重伴恶心、呕吐1个月。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头痛,以额部为重,自行服用“止痛药”后头痛缓解,未诊治。1个月前头痛加重,持续性存在,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少量胃内容物,非喷射性。伴头晕,复视,心悸,胸闷,嗜睡等不适,无抽搐,晕厥,大小便失禁等。外院行头颅CT及 MRI示:右颞叶枕叶区可见圆形异常信号影,大小2cm×1.9cm,周边可见指状长T1长T2水肿带环绕,右顶骨及左枕骨各见一结节状低信号影。双侧大脑半球、小脑半球可见多个明显强化的小结节影,双侧脑室前角变钝,脑沟、裂增宽,中线结构居中。患者起病以来精神不振,嗜睡,胃纳差,无明显消瘦,大小便正常。既往有患糖尿病病史,病程3年,自服降糖药血糖控制尚可。3年前曾患肺结核,已经治愈,无肝炎等其他传染病史,无外伤及手术史,青霉素过敏,预防接种史不详。出生及长于原籍,无外地居住史。无烟酒嗜好,无毒物、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否认家族中有肿瘤患者。
提示:目前需要进行的下一步检查是()

患者女,65岁。头痛4个月,加重伴恶心、呕吐1个月。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头痛,以额部为重,自行服用“止痛药”后头痛缓解,未诊治。1个月前头痛加重,持续性存在,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少量胃内容物,非喷射性。伴头晕,复视,心悸,胸闷,嗜睡等不适,无抽搐,晕厥,大小便失禁等。外院行头颅CT及 MRI示:右颞叶枕叶区可见圆形异常信号影,大小2cm×1.9cm,周边可见指状长T1长T2水肿带环绕,右顶骨及左枕骨各见一结节状低信号影。双侧大脑半球、小脑半球可见多个明显强化的小结节影,双侧脑室前角变钝,脑沟、裂增宽,中线结构居中。患者起病以来精神不振,嗜睡,胃纳差,无明显消瘦,大小便正常。既往有患糖尿病病史,病程3年,自服降糖药血糖控制尚可。3年前曾患肺结核,已经治愈,无肝炎等其他传染病史,无外伤及手术史,青霉素过敏,预防接种史不详。出生及长于原籍,无外地居住史。无烟酒嗜好,无毒物、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否认家族中有肿瘤患者。
提示:该患者目前诊断可能性最大的是()

患者女,42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全身皮肤瘙痒,近期出现反复发热,体温约在38.7℃,无咳嗽、咳痰,无盗汗等不适,半年内体重下降5%。
查体:右中下颈多个淋巴结肿大,最大约2cm×1cm,质中,活动。CT检查发现颈部和纵隔肿块,最大者位于前纵隔。患者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家族史。
提示:根据累及野照射的定义,本例病例恰当的放疗范围应包括()

患者女,42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全身皮肤瘙痒,近期出现反复发热,体温约在38.7℃,无咳嗽、咳痰,无盗汗等不适,半年内体重下降5%。
查体:右中下颈多个淋巴结肿大,最大约2cm×1cm,质中,活动。CT检查发现颈部和纵隔肿块,最大者位于前纵隔。患者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家族史。
提示:患者行4周期ABVD方案化疗后评价为CR,遂转诊放疗科。对于目前情况,放疗的射野原则和剂量的选择是()

患者女,42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全身皮肤瘙痒,近期出现反复发热,体温约在38.7℃,无咳嗽、咳痰,无盗汗等不适,半年内体重下降5%。
查体:右中下颈多个淋巴结肿大,最大约2cm×1cm,质中,活动。CT检查发现颈部和纵隔肿块,最大者位于前纵隔。患者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家族史。
提示:基于患者目前诊断分期,应给予的治疗为()

患者女,42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全身皮肤瘙痒,近期出现反复发热,体温约在38.7℃,无咳嗽、咳痰,无盗汗等不适,半年内体重下降5%。
查体:右中下颈多个淋巴结肿大,最大约2cm×1cm,质中,活动。CT检查发现颈部和纵隔肿块,最大者位于前纵隔。患者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家族史。
提示:根据检查,患者主要的阳性结果为CT所示的右颈、右锁骨上和纵隔多发肿块。ESR72mm/h。余检查大致正常。血常规:WBC4.44×10^9/L,RBC4.68×10^12/L,Hb134g/L,PLT273×10^9/L;肝肾功能:ALT18U/L,AST23U/L,ALP48U/L,GGT19U/L,TBIL5.2μmol/L,BUN3.1mmol/L,CRE45μmol/L,TG2.16mmol/L,CHOL6.81mmol/L,HDL-CHO2.11mmol/L,LDL-CHO4.37mmol/L;骨髓检查未发现R-S细胞。基于目前检查结果,患者的分期为()

患者女,42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全身皮肤瘙痒,近期出现反复发热,体温约在38.7℃,无咳嗽、咳痰,无盗汗等不适,半年内体重下降5%。
查体:右中下颈多个淋巴结肿大,最大约2cm×1cm,质中,活动。CT检查发现颈部和纵隔肿块,最大者位于前纵隔。患者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家族史。
提示:患者行淋巴结切除活检,病理:(右颈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免疫组化:ALK(-)、CD15(+)、CD30(+)、CD20(-)、CD21(FDC+)、CD3(-)、EMA(-)、Ki67(大细胞+)、CD4(-)。原位杂交EBV-EBER(-)。患者接下来在治疗前必须完成的检查包括()

患者女,42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全身皮肤瘙痒,近期出现反复发热,体温约在38.7℃,无咳嗽、咳痰,无盗汗等不适,半年内体重下降5%。
查体:右中下颈多个淋巴结肿大,最大约2cm×1cm,质中,活动。CT检查发现颈部和纵隔肿块,最大者位于前纵隔。患者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家族史。
提示:患者行颈胸、腹盆CT检查,阳性结果为:右侧颈中下深、右侧锁骨上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大者直径约2cm,均匀轻中度强化。前纵隔肿物,融合成团,最大横截面约4.3cm×4.0cm,余纵隔(2R、4R、5、6)多发淋巴结肿大。为明确诊断,患者应做的检查是()

患者女,42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全身皮肤瘙痒,近期出现反复发热,体温约在38.7℃,无咳嗽、咳痰,无盗汗等不适,半年内体重下降5%。
查体:右中下颈多个淋巴结肿大,最大约2cm×1cm,质中,活动。CT检查发现颈部和纵隔肿块,最大者位于前纵隔。患者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家族史。
提示: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患者 男,33岁。左睾丸精原细胞瘤Ⅰ期高位切除术后1个月,患者无隐睾病史,2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侧睾丸肿物,约花生米大小,未予重视,以后肿物逐渐增大,就诊当地医院,彩超提示,左侧睾丸实性占位并鞘膜积液。检查AFP、HCG、LDH均正常,胸腹CT未见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及其他异常,在当地医院行左侧睾丸腹股沟高位切除术,术中见左侧睾丸肿物2.5cm×2cm大小,未累及精索和附睾,术后病理:左睾丸精原细胞瘤,肿瘤未累及附睾和精索,邻近淋巴管有受侵。高血压病史3年。
提示:如下分期的精原细胞瘤中,术后辅助放疗适用于()

患者 男,33岁。左睾丸精原细胞瘤Ⅰ期高位切除术后1个月,患者无隐睾病史,2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侧睾丸肿物,约花生米大小,未予重视,以后肿物逐渐增大,就诊当地医院,彩超提示,左侧睾丸实性占位并鞘膜积液。检查AFP、HCG、LDH均正常,胸腹CT未见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及其他异常,在当地医院行左侧睾丸腹股沟高位切除术,术中见左侧睾丸肿物2.5cm×2cm大小,未累及精索和附睾,术后病理:左睾丸精原细胞瘤,肿瘤未累及附睾和精索,邻近淋巴管有受侵。高血压病史3年。
提示:该患者选择接受术后辅助放疗,放疗方案安排合理项为()

患者 男,33岁。左睾丸精原细胞瘤Ⅰ期高位切除术后1个月,患者无隐睾病史,2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侧睾丸肿物,约花生米大小,未予重视,以后肿物逐渐增大,就诊当地医院,彩超提示,左侧睾丸实性占位并鞘膜积液。检查AFP、HCG、LDH均正常,胸腹CT未见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及其他异常,在当地医院行左侧睾丸腹股沟高位切除术,术中见左侧睾丸肿物2.5cm×2cm大小,未累及精索和附睾,术后病理:左睾丸精原细胞瘤,肿瘤未累及附睾和精索,邻近淋巴管有受侵。高血压病史3年。
提示:该病例睾丸切除术后进一步可选择治疗包括()

患者 男,33岁。左睾丸精原细胞瘤Ⅰ期高位切除术后1个月,患者无隐睾病史,2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侧睾丸肿物,约花生米大小,未予重视,以后肿物逐渐增大,就诊当地医院,彩超提示,左侧睾丸实性占位并鞘膜积液。检查AFP、HCG、LDH均正常,胸腹CT未见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及其他异常,在当地医院行左侧睾丸腹股沟高位切除术,术中见左侧睾丸肿物2.5cm×2cm大小,未累及精索和附睾,术后病理:左睾丸精原细胞瘤,肿瘤未累及附睾和精索,邻近淋巴管有受侵。高血压病史3年。
提示:关于睾丸肿瘤的诊断正确的是()

患者男,83岁。“膀胱癌多次经尿道电切及膀胱灌注化疗后”入院,患者4年半前出现无痛性血尿,当地医院B超及膀胱镜检诊断为膀胱肿瘤。即在医院行全麻下TURBT,术中见:膀胱颈部、左侧壁及左后壁多发肿物,术后病理
提示:膀胱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浸润黏膜固有层。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9次(卡介苗7次+羟基喜树碱2次)。7个月后于医院复查超声及膀胱镜,见膀胱右后壁0.5cm结节,考虑膀胱复发,即行第二次TURBT,术中见:膀胱右侧壁及前壁多发肿物,术后病理考虑原位癌。5个月后当地超声及医院膀胱镜提示膀胱肿物再次复发,遂行第三次TURBT,术中见:膀胱颈部、右侧壁多发肿物,术后病理
提示:膀胱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术后行表柔比星灌注化疗1次。4个月后医院CT检查及膀胱镜活检提示肿物又一次复发,又行第四次TURBT,术中见:膀胱三角区弥漫病变及前壁结节状肿物,术后病理:膀胱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局部呈腺样结构,累及平滑肌和前列腺。术后复查血象、肝肾功能等均正常,术后盆腔MRI:膀胱呈术后改变,膀胱充盈欠佳,后壁及下壁形态欠规则。胸腹CT:未见远处转移。骨扫描正常。术后一直尿血伴疼痛。PE:KPS评分80分,心率90次/分,律不齐,可闻期前收缩2~3次/分,腹软,肝脾未及。有肺结核病史,已治愈。高血压病史30年,糖尿病史10年,均药物控制稳定,无肿瘤家族史。
提示:该病例同步化放疗方案合理选择包括()

患者男,83岁。“膀胱癌多次经尿道电切及膀胱灌注化疗后”入院,患者4年半前出现无痛性血尿,当地医院B超及膀胱镜检诊断为膀胱肿瘤。即在医院行全麻下TURBT,术中见:膀胱颈部、左侧壁及左后壁多发肿物,术后病理
提示:膀胱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浸润黏膜固有层。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9次(卡介苗7次+羟基喜树碱2次)。7个月后于医院复查超声及膀胱镜,见膀胱右后壁0.5cm结节,考虑膀胱复发,即行第二次TURBT,术中见:膀胱右侧壁及前壁多发肿物,术后病理考虑原位癌。5个月后当地超声及医院膀胱镜提示膀胱肿物再次复发,遂行第三次TURBT,术中见:膀胱颈部、右侧壁多发肿物,术后病理
提示:膀胱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术后行表柔比星灌注化疗1次。4个月后医院CT检查及膀胱镜活检提示肿物又一次复发,又行第四次TURBT,术中见:膀胱三角区弥漫病变及前壁结节状肿物,术后病理:膀胱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局部呈腺样结构,累及平滑肌和前列腺。术后复查血象、肝肾功能等均正常,术后盆腔MRI:膀胱呈术后改变,膀胱充盈欠佳,后壁及下壁形态欠规则。胸腹CT:未见远处转移。骨扫描正常。术后一直尿血伴疼痛。PE:KPS评分80分,心率90次/分,律不齐,可闻期前收缩2~3次/分,腹软,肝脾未及。有肺结核病史,已治愈。高血压病史30年,糖尿病史10年,均药物控制稳定,无肿瘤家族史。
提示:该病例第四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后选择了术后辅助同步化放疗,同步化疗方案可选择()

患者男,83岁。“膀胱癌多次经尿道电切及膀胱灌注化疗后”入院,患者4年半前出现无痛性血尿,当地医院B超及膀胱镜检诊断为膀胱肿瘤。即在医院行全麻下TURBT,术中见:膀胱颈部、左侧壁及左后壁多发肿物,术后病理
提示:膀胱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浸润黏膜固有层。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9次(卡介苗7次+羟基喜树碱2次)。7个月后于医院复查超声及膀胱镜,见膀胱右后壁0.5cm结节,考虑膀胱复发,即行第二次TURBT,术中见:膀胱右侧壁及前壁多发肿物,术后病理考虑原位癌。5个月后当地超声及医院膀胱镜提示膀胱肿物再次复发,遂行第三次TURBT,术中见:膀胱颈部、右侧壁多发肿物,术后病理
提示:膀胱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术后行表柔比星灌注化疗1次。4个月后医院CT检查及膀胱镜活检提示肿物又一次复发,又行第四次TURBT,术中见:膀胱三角区弥漫病变及前壁结节状肿物,术后病理:膀胱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局部呈腺样结构,累及平滑肌和前列腺。术后复查血象、肝肾功能等均正常,术后盆腔MRI:膀胱呈术后改变,膀胱充盈欠佳,后壁及下壁形态欠规则。胸腹CT:未见远处转移。骨扫描正常。术后一直尿血伴疼痛。PE:KPS评分80分,心率90次/分,律不齐,可闻期前收缩2~3次/分,腹软,肝脾未及。有肺结核病史,已治愈。高血压病史30年,糖尿病史10年,均药物控制稳定,无肿瘤家族史。
提示:该病例因高龄、合并症多,外科担心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淋巴结清扫难以耐受,第四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后下一步治疗应该选择()

患者男,83岁。“膀胱癌多次经尿道电切及膀胱灌注化疗后”入院,患者4年半前出现无痛性血尿,当地医院B超及膀胱镜检诊断为膀胱肿瘤。即在医院行全麻下TURBT,术中见:膀胱颈部、左侧壁及左后壁多发肿物,术后病理
提示:膀胱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浸润黏膜固有层。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9次(卡介苗7次+羟基喜树碱2次)。7个月后于医院复查超声及膀胱镜,见膀胱右后壁0.5cm结节,考虑膀胱复发,即行第二次TURBT,术中见:膀胱右侧壁及前壁多发肿物,术后病理考虑原位癌。5个月后当地超声及医院膀胱镜提示膀胱肿物再次复发,遂行第三次TURBT,术中见:膀胱颈部、右侧壁多发肿物,术后病理
提示:膀胱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术后行表柔比星灌注化疗1次。4个月后医院CT检查及膀胱镜活检提示肿物又一次复发,又行第四次TURBT,术中见:膀胱三角区弥漫病变及前壁结节状肿物,术后病理:膀胱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局部呈腺样结构,累及平滑肌和前列腺。术后复查血象、肝肾功能等均正常,术后盆腔MRI:膀胱呈术后改变,膀胱充盈欠佳,后壁及下壁形态欠规则。胸腹CT:未见远处转移。骨扫描正常。术后一直尿血伴疼痛。PE:KPS评分80分,心率90次/分,律不齐,可闻期前收缩2~3次/分,腹软,肝脾未及。有肺结核病史,已治愈。高血压病史30年,糖尿病史10年,均药物控制稳定,无肿瘤家族史。
提示:如果患者身体状况许可,反复多次复发且弥漫病变的膀胱癌首选治疗选择为()

患者女,55岁,农民。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10个月。患者5年前绝经,3年前阴道分泌物增多,未进行特殊检查和处理,于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出血,血量时多时少,色暗红。开始时服用云南白药阴道出血稍有好转,半年前阴道出血加重,并出现下腹不适、腰腿痛等症状,在门诊进行宫颈TCT检查发现“ASCUS”细胞,HPV检测“阳性”,给予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体检查,病理报告:(宫颈)“鳞状细胞癌”,收入院进一步诊治。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病、肝炎及其他传染病史。月经生育史:初潮12岁,月经规律,50岁绝经,G3P1。入院时体查: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见异常,一般查体未见异常。胸部X线片检查未见异常。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盆腹腔B超:肝脾左肾未见占位性病变,右肾皮质变薄,右肾盂积水,右侧输尿管扩张,膀胱充盈好,未见异常占位病变,子宫体增大,肌壁间见多个低回声结节,最大直径3.5cm,子宫体下端(子宫颈?)见一回声不均占位,约6cm×5cm×5cm,边界不光整,双侧卵巢显示不清,腹膜后及盆腔未见淋巴结肿大。
提示:子宫颈病变,结合病史倾向恶性;多发子宫肌瘤;右肾盂、右输尿管积水。盆腹腔MRI检查发现:子宫体增大,肌壁间见多个结节, 最大直径3.0cm,子宫颈见6cm×5cm×5cm结节,边界不光整,侵及双侧宫旁,右侧输尿管扩张,盆腔见多个淋巴结。最大短径0.9cm。
提示:子宫颈病变,结合病史倾向恶性;多发子宫肌瘤;右输尿管积水,盆腔淋巴结肿大,不除外转移;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无肿大。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检查均正常,血生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34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27U/L,尿素氮(Bun)4.6mmol/L,肌酐(CRE) 68μmol/L,尿酸(URIC)192μmol/L;乙肝五项:均阴性;肿瘤指标:SCC 7.8ng/ml。
提示:患者进行体外放射治疗及腔内放射治疗,同时给予顺铂周疗,治疗结束后定期复查。放疗后1年2个月时,患者出现大便带黏液、偶有带血,量不多,经对症处理好转。放疗后1年半,出现发热、咳嗽,有脓痰,无咳血。胸部X线片检查发现双肺纹理粗,未见明显占位病变。肿瘤指标:SCC1.8ng/ml。该患者目前情况首先考虑有可能的原因以及处理方式为()

患者女,55岁,农民。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10个月。患者5年前绝经,3年前阴道分泌物增多,未进行特殊检查和处理,于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出血,血量时多时少,色暗红。开始时服用云南白药阴道出血稍有好转,半年前阴道出血加重,并出现下腹不适、腰腿痛等症状,在门诊进行宫颈TCT检查发现“ASCUS”细胞,HPV检测“阳性”,给予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体检查,病理报告:(宫颈)“鳞状细胞癌”,收入院进一步诊治。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病、肝炎及其他传染病史。月经生育史:初潮12岁,月经规律,50岁绝经,G3P1。入院时体查: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见异常,一般查体未见异常。胸部X线片检查未见异常。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盆腹腔B超:肝脾左肾未见占位性病变,右肾皮质变薄,右肾盂积水,右侧输尿管扩张,膀胱充盈好,未见异常占位病变,子宫体增大,肌壁间见多个低回声结节,最大直径3.5cm,子宫体下端(子宫颈?)见一回声不均占位,约6cm×5cm×5cm,边界不光整,双侧卵巢显示不清,腹膜后及盆腔未见淋巴结肿大。
提示:子宫颈病变,结合病史倾向恶性;多发子宫肌瘤;右肾盂、右输尿管积水。盆腹腔MRI检查发现:子宫体增大,肌壁间见多个结节, 最大直径3.0cm,子宫颈见6cm×5cm×5cm结节,边界不光整,侵及双侧宫旁,右侧输尿管扩张,盆腔见多个淋巴结。最大短径0.9cm。
提示:子宫颈病变,结合病史倾向恶性;多发子宫肌瘤;右输尿管积水,盆腔淋巴结肿大,不除外转移;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无肿大。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检查均正常,血生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34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27U/L,尿素氮(Bun)4.6mmol/L,肌酐(CRE) 68μmol/L,尿酸(URIC)192μmol/L;乙肝五项:均阴性;肿瘤指标:SCC 7.8ng/ml。
提示:该患者首选治疗应采用的模式是()

患者女,55岁,农民。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10个月。患者5年前绝经,3年前阴道分泌物增多,未进行特殊检查和处理,于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出血,血量时多时少,色暗红。开始时服用云南白药阴道出血稍有好转,半年前阴道出血加重,并出现下腹不适、腰腿痛等症状,在门诊进行宫颈TCT检查发现“ASCUS”细胞,HPV检测“阳性”,给予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体检查,病理报告:(宫颈)“鳞状细胞癌”,收入院进一步诊治。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病、肝炎及其他传染病史。月经生育史:初潮12岁,月经规律,50岁绝经,G3P1。入院时体查: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见异常,一般查体未见异常。胸部X线片检查未见异常。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盆腹腔B超:肝脾左肾未见占位性病变,右肾皮质变薄,右肾盂积水,右侧输尿管扩张,膀胱充盈好,未见异常占位病变,子宫体增大,肌壁间见多个低回声结节,最大直径3.5cm,子宫体下端(子宫颈?)见一回声不均占位,约6cm×5cm×5cm,边界不光整,双侧卵巢显示不清,腹膜后及盆腔未见淋巴结肿大。
提示:子宫颈病变,结合病史倾向恶性;多发子宫肌瘤;右肾盂、右输尿管积水。盆腹腔MRI检查发现:子宫体增大,肌壁间见多个结节, 最大直径3.0cm,子宫颈见6cm×5cm×5cm结节,边界不光整,侵及双侧宫旁,右侧输尿管扩张,盆腔见多个淋巴结。最大短径0.9cm。
提示:子宫颈病变,结合病史倾向恶性;多发子宫肌瘤;右输尿管积水,盆腔淋巴结肿大,不除外转移;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无肿大。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检查均正常,血生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34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27U/L,尿素氮(Bun)4.6mmol/L,肌酐(CRE) 68μmol/L,尿酸(URIC)192μmol/L;乙肝五项:均阴性;肿瘤指标:SCC 7.8ng/ml。
提示:妇科检查:外阴未见异常;阴道穹隆消失;子宫颈肥大5~6cm,外观正常,触之质硬;子宫体前位,6周大小,结节不平,活动受限;子宫旁组织双侧增厚,近盆壁,右侧有结节,弹性差,右侧宫骶韧带增粗达盆壁,左侧宫骶韧带少许增粗,弹性差;肛诊:直肠黏膜光,指套无染血。同时进行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三角区黏膜呈水泡状改变,未见肿瘤及溃疡,右侧输尿管入口不清。直肠镜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该患者诊断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期是()

患者女,55岁,农民。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10个月。患者5年前绝经,3年前阴道分泌物增多,未进行特殊检查和处理,于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出血,血量时多时少,色暗红。开始时服用云南白药阴道出血稍有好转,半年前阴道出血加重,并出现下腹不适、腰腿痛等症状,在门诊进行宫颈TCT检查发现“ASCUS”细胞,HPV检测“阳性”,给予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体检查,病理报告:(宫颈)“鳞状细胞癌”,收入院进一步诊治。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病、肝炎及其他传染病史。月经生育史:初潮12岁,月经规律,50岁绝经,G3P1。入院时体查: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见异常,一般查体未见异常。胸部X线片检查未见异常。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盆腹腔B超:肝脾左肾未见占位性病变,右肾皮质变薄,右肾盂积水,右侧输尿管扩张,膀胱充盈好,未见异常占位病变,子宫体增大,肌壁间见多个低回声结节,最大直径3.5cm,子宫体下端(子宫颈?)见一回声不均占位,约6cm×5cm×5cm,边界不光整,双侧卵巢显示不清,腹膜后及盆腔未见淋巴结肿大。
提示:子宫颈病变,结合病史倾向恶性;多发子宫肌瘤;右肾盂、右输尿管积水。盆腹腔MRI检查发现:子宫体增大,肌壁间见多个结节, 最大直径3.0cm,子宫颈见6cm×5cm×5cm结节,边界不光整,侵及双侧宫旁,右侧输尿管扩张,盆腔见多个淋巴结。最大短径0.9cm。
提示:子宫颈病变,结合病史倾向恶性;多发子宫肌瘤;右输尿管积水,盆腔淋巴结肿大,不除外转移;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无肿大。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检查均正常,血生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34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27U/L,尿素氮(Bun)4.6mmol/L,肌酐(CRE) 68μmol/L,尿酸(URIC)192μmol/L;乙肝五项:均阴性;肿瘤指标:SCC 7.8ng/ml。
提示:根据上述描述该患者入院诊断()

患者女,58岁。因发现左乳肿物1周就诊。
查体: 左乳外上象限3cm×2.5cm×2cm大小肿物, 质硬,活动,乳腺皮肤正常,双锁上和腋窝未及肿大淋巴结。双乳钼靶X线片显示左乳外上象限肿物,倾向恶性。肿物细针穿刺为癌。胸片和腹部B超未见转移。遂收入院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为左乳浸润性导管癌Ⅱ级,肿瘤大小为3.5cm×2cm×2cm,皮肤和胸肌筋膜未受侵,ER 3+,PR 2+,C-erbB2 -, 腋窝淋巴结转移5/21。
提示:该患者术后放疗的作用是()

患者女,58岁。因发现左乳肿物1周就诊。
查体: 左乳外上象限3cm×2.5cm×2cm大小肿物, 质硬,活动,乳腺皮肤正常,双锁上和腋窝未及肿大淋巴结。双乳钼靶X线片显示左乳外上象限肿物,倾向恶性。肿物细针穿刺为癌。胸片和腹部B超未见转移。遂收入院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为左乳浸润性导管癌Ⅱ级,肿瘤大小为3.5cm×2cm×2cm,皮肤和胸肌筋膜未受侵,ER 3+,PR 2+,C-erbB2 -, 腋窝淋巴结转移5/21。
提示:该患者术后两个最常见的局部区域复发部位是()

患者女,58岁。因发现左乳肿物1周就诊。
查体: 左乳外上象限3cm×2.5cm×2cm大小肿物, 质硬,活动,乳腺皮肤正常,双锁上和腋窝未及肿大淋巴结。双乳钼靶X线片显示左乳外上象限肿物,倾向恶性。肿物细针穿刺为癌。胸片和腹部B超未见转移。遂收入院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为左乳浸润性导管癌Ⅱ级,肿瘤大小为3.5cm×2cm×2cm,皮肤和胸肌筋膜未受侵,ER 3+,PR 2+,C-erbB2 -, 腋窝淋巴结转移5/21。
提示:如果不做放疗,该患者术后的局部区域复发率约为()

患者女,58岁。因发现左乳肿物1周就诊。
查体: 左乳外上象限3cm×2.5cm×2cm大小肿物, 质硬,活动,乳腺皮肤正常,双锁上和腋窝未及肿大淋巴结。双乳钼靶X线片显示左乳外上象限肿物,倾向恶性。肿物细针穿刺为癌。胸片和腹部B超未见转移。遂收入院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为左乳浸润性导管癌Ⅱ级,肿瘤大小为3.5cm×2cm×2cm,皮肤和胸肌筋膜未受侵,ER 3+,PR 2+,C-erbB2 -, 腋窝淋巴结转移5/21。
提示:该患者的后续标准治疗应包括()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7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