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男,51岁,下腔静脉植入滤器,长期口服华法林,定期监测PT。
提示:可能对该患者PT监测产生干扰的病理因素是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男,51岁,下腔静脉植入滤器,长期口服华法林,定期监测PT。
提示:可导致PT延长的药物是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男,51岁,下腔静脉植入滤器,长期口服华法林,定期监测PT。
提示:影响PT的凝血因子中属于维生素K依赖因子的是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男,51岁,下腔静脉植入滤器,长期口服华法林,定期监测PT。
提示:PT的结果报告方式包括

肝硬化患者,男性,61岁,多部位出血,皮肤有紫癜、瘀斑,穿刺部位或注射部位渗血,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 5928 ng/ml,FDP 32μg/L。
提示:引发患者出血最可能的病理变化是

肝硬化患者,男性,61岁,多部位出血,皮肤有紫癜、瘀斑,穿刺部位或注射部位渗血,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 5928 ng/ml,FDP 32μg/L。
提示:血浆D-二聚体和FDP同时水平增高,提示可能存在

肝硬化患者,男性,61岁,多部位出血,皮肤有紫癜、瘀斑,穿刺部位或注射部位渗血,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 5928 ng/ml,FDP 32μg/L。
提示:患者纤溶系统可能的状态是

肝硬化患者,男性,61岁,多部位出血,皮肤有紫癜、瘀斑,穿刺部位或注射部位渗血,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 5928 ng/ml,FDP 32μg/L。
提示:建议该患者应检测的试验是

患者女性,45岁,因左上肢麻木肿胀就诊,患者表情淡漠,主诉不清,病历显示既往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超声显示为左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实验室检查:抗心磷脂抗体(IgG、IgM)阳性,D-二聚体1969 ng/ml。
提示:如实验室不能检测抗心磷脂抗体,可考虑的替代试验是

患者女性,45岁,因左上肢麻木肿胀就诊,患者表情淡漠,主诉不清,病历显示既往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超声显示为左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实验室检查:抗心磷脂抗体(IgG、IgM)阳性,D-二聚体1969 ng/ml。
提示:患者D-二聚体增高提示

患者女性,45岁,因左上肢麻木肿胀就诊,患者表情淡漠,主诉不清,病历显示既往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超声显示为左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实验室检查:抗心磷脂抗体(IgG、IgM)阳性,D-二聚体1969 ng/ml。
提示:可导致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还包括

患者女性,45岁,因左上肢麻木肿胀就诊,患者表情淡漠,主诉不清,病历显示既往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超声显示为左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实验室检查:抗心磷脂抗体(IgG、IgM)阳性,D-二聚体1969 ng/ml。
提示:该患者的凝血筛选试验中可能延长的是

量值溯源要求在医学测量领域的实施指南规定了对建立或确认测量正确度为目的的校准品和控制品定值的计量学溯源性进行确认的方法。
提示:测量结果不能溯源到SI制单位的情况包括

量值溯源要求在医学测量领域的实施指南规定了对建立或确认测量正确度为目的的校准品和控制品定值的计量学溯源性进行确认的方法。
提示:量值溯源要求在医学测量领域不适用范围

量值溯源要求在医学测量领域的实施指南规定了对建立或确认测量正确度为目的的校准品和控制品定值的计量学溯源性进行确认的方法。
提示:量值溯源要求在医学测量领域的实施范围

患者男性,53岁,入院诊断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院第6天采用患者大隐静脉作为移植血管,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中给予大剂量普通肝素,术后第1天始常规 0.4 ml LWMH,每天2次,14 天,术后6小时开始口服阿司匹林,100mg/d。
提示:术前血浆水平增高,术后进一步增高的指标是

患者男性,53岁,入院诊断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院第6天采用患者大隐静脉作为移植血管,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中给予大剂量普通肝素,术后第1天始常规 0.4 ml LWMH,每天2次,14 天,术后6小时开始口服阿司匹林,100mg/d。
提示:监测LWMH的实验室指标是

患者男性,53岁,入院诊断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院第6天采用患者大隐静脉作为移植血管,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中给予大剂量普通肝素,术后第1天始常规 0.4 ml LWMH,每天2次,14 天,术后6小时开始口服阿司匹林,100mg/d。
提示:可影响普通肝素抗凝效果的因素是

患者男性,53岁,入院诊断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院第6天采用患者大隐静脉作为移植血管,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中给予大剂量普通肝素,术后第1天始常规 0.4 ml LWMH,每天2次,14 天,术后6小时开始口服阿司匹林,100mg/d。
提示:该患者术中应进行监测的凝血试验是

患者男性,58岁,不明原因腹痛入院,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LWMH 0.4 ml,每天2次,7天,随后口服华法林2.5mg(第1~4天合并LWMH 0.3 ml,每天2次),应用华法林第7天实验室检查 PT INR 1.65,APTT 36.8秒,Fbg2.57 g/L,TT 21.4秒,D-二聚体379 ng/ml。
提示:患者D-二聚体处于正常水平的原因可能包括

患者男性,58岁,不明原因腹痛入院,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LWMH 0.4 ml,每天2次,7天,随后口服华法林2.5mg(第1~4天合并LWMH 0.3 ml,每天2次),应用华法林第7天实验室检查 PT INR 1.65,APTT 36.8秒,Fbg2.57 g/L,TT 21.4秒,D-二聚体379 ng/ml。
提示:患者凝血试验结果提示

患者男性,58岁,不明原因腹痛入院,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LWMH 0.4 ml,每天2次,7天,随后口服华法林2.5mg(第1~4天合并LWMH 0.3 ml,每天2次),应用华法林第7天实验室检查 PT INR 1.65,APTT 36.8秒,Fbg2.57 g/L,TT 21.4秒,D-二聚体379 ng/ml。
提示:监测口服华法林治疗的试验是

患者男性,58岁,不明原因腹痛入院,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LWMH 0.4 ml,每天2次,7天,随后口服华法林2.5mg(第1~4天合并LWMH 0.3 ml,每天2次),应用华法林第7天实验室检查 PT INR 1.65,APTT 36.8秒,Fbg2.57 g/L,TT 21.4秒,D-二聚体379 ng/ml。
提示:LWMH治疗监测采用

患者数个月前体检发现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增高,血常规示:白细胞10.47×10^9/L,血红蛋白162g/L,血小板120×10^9/L,淋巴细胞6.20×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59.2%,未予重视。10天后出现盗汗,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气急,无腹痛腹泻等。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2.50×10^9/L,血红蛋白156.30g/L,血小板133×10^9/L,淋巴细胞7.92×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63.20%,甲状腺颈部超声
提示:双侧颈部多发低回声结节,CT检查发现:颈根部、双侧腋窝及纵隔内多发淋巴结肿大。
提示:在形态上,CLL与其他一些单克隆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相似,应根据免疫表型进行鉴别诊断,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患者数个月前体检发现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增高,血常规示:白细胞10.47×10^9/L,血红蛋白162g/L,血小板120×10^9/L,淋巴细胞6.20×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59.2%,未予重视。10天后出现盗汗,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气急,无腹痛腹泻等。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2.50×10^9/L,血红蛋白156.30g/L,血小板133×10^9/L,淋巴细胞7.92×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63.20%,甲状腺颈部超声
提示:双侧颈部多发低回声结节,CT检查发现:颈根部、双侧腋窝及纵隔内多发淋巴结肿大。
提示:关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检验,描述正确的是

患者数个月前体检发现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增高,血常规示:白细胞10.47×10^9/L,血红蛋白162g/L,血小板120×10^9/L,淋巴细胞6.20×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59.2%,未予重视。10天后出现盗汗,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气急,无腹痛腹泻等。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2.50×10^9/L,血红蛋白156.30g/L,血小板133×10^9/L,淋巴细胞7.92×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63.20%,甲状腺颈部超声
提示:双侧颈部多发低回声结节,CT检查发现:颈根部、双侧腋窝及纵隔内多发淋巴结肿大。
提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学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患者数个月前体检发现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增高,血常规示:白细胞10.47×10^9/L,血红蛋白162g/L,血小板120×10^9/L,淋巴细胞6.20×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59.2%,未予重视。10天后出现盗汗,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气急,无腹痛腹泻等。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2.50×10^9/L,血红蛋白156.30g/L,血小板133×10^9/L,淋巴细胞7.92×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63.20%,甲状腺颈部超声
提示:双侧颈部多发低回声结节,CT检查发现:颈根部、双侧腋窝及纵隔内多发淋巴结肿大。
提示:根据上述血片及骨髓片特征该患者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其骨髓特殊化学染色结果描述正确的是

患者数个月前体检发现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增高,血常规示:白细胞10.47×10^9/L,血红蛋白162g/L,血小板120×10^9/L,淋巴细胞6.20×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59.2%,未予重视。10天后出现盗汗,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气急,无腹痛腹泻等。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2.50×10^9/L,血红蛋白156.30g/L,血小板133×10^9/L,淋巴细胞7.92×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63.20%,甲状腺颈部超声
提示:双侧颈部多发低回声结节,CT检查发现:颈根部、双侧腋窝及纵隔内多发淋巴结肿大。
提示:若上述诊断成立,该患者骨髓象检查所见描述正确的是

患者数个月前体检发现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增高,血常规示:白细胞10.47×10^9/L,血红蛋白162g/L,血小板120×10^9/L,淋巴细胞6.20×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59.2%,未予重视。10天后出现盗汗,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气急,无腹痛腹泻等。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2.50×10^9/L,血红蛋白156.30g/L,血小板133×10^9/L,淋巴细胞7.92×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63.20%,甲状腺颈部超声
提示:双侧颈部多发低回声结节,CT检查发现:颈根部、双侧腋窝及纵隔内多发淋巴结肿大。
提示:患者行外周血涂片细胞学检查,结果小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形态无明显异常,可见少量核染色质疏松,核仁明显的幼稚淋巴细胞,篮细胞明显增多。据此结果患者可诊断为

某实验室2013年4月质控图中,质控品(批号12354)PT设定的中心线13.5秒,对应的标准差0.5s,连续两天该质控品检测结果分别为14.6秒和14.8秒。
提示:该失控要从哪些方面进行纠正

某实验室2013年4月质控图中,质控品(批号12354)PT设定的中心线13.5秒,对应的标准差0.5s,连续两天该质控品检测结果分别为14.6秒和14.8秒。
提示:该分析批的误差类型最大的可能是

患者男性,40岁,因脾大、黄疸就诊。主诉自幼身体发育缓慢(165cm,52kg),精神欠佳,无其他明显不适。实验室检查结果:RBC6.2×10^12/L,Hb 121g/L,MCV 78.9fl,RDW 16.3%,WBC和PLT无异常。外周血涂片中红细胞普遍偏小,球形红细胞占12%。疑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提示:患者骨髓形态学描述正确的有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技术副高级职称考试题库相关章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29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