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患者的下列情况可以进行正畸治疗的是A.牙槽骨吸收不超过1/2,且牙周炎在静止期,牙周炎症得到控制的情况下 B.Ⅲ度松动牙 C.牙周破坏累及根尖1/3 D.牙根唇侧或舌侧牙槽骨薄弱 E.以上都不对

小范围牙移动(MTM)的特点是A.移动牙的数目少 B.移动牙的范围小 C.矫治设计相对简化 D.及时保持及调 E.以上都是

Ⅱ度开是指上、下切缘间的垂直距离分开

有关种植螺纹钉的植入部位,说法错误的是A.植入后牙区内收前牙时,植入位置偏方和远中较为有利 B.对于不需要打开咬合的病例,植入位置应该偏远中和龈方 C.矫治深覆时,植入位置靠前和靠龈向较为有利 D.需要前移后牙时,植入位置应该靠前靠面 E.以上都不是

TMD患者矫治中应注意的问题有A.出现新的颌干扰 B.后牙区错未矫治 C.咬合功能未恢复 D.施力不当 E.以上皆是

正锁是指

Ⅱ度深覆是指

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不适用于A.前牙区拥挤 B.双颌前突 C.突面型+下颌前牙区拥挤 D.上颌发育不足且无拥挤,下颌发育正常的骨性Ⅲ类患者 E.上前牙拥挤的安氏Ⅲ类患者

下列不是决定正畸拔牙因素的是A.拥挤度 B.牙弓突度 C.Spee曲线曲度 D.垂直骨面型 E.个别牙反

下列不属于推磨牙向远中的适应证的是A.轻度牙列拥挤 B.第二磨牙未萌 C.无第三磨牙 D.磨牙牙冠近中倾斜 E.安氏Ⅲ类错

下列属于增加骨量的方法是A.邻面去釉 B.快速扩弓 C.拔牙 D.种植体支抗 E.Nance弓

以下是颌面部生长快速期的是A.3周至7个月,乳牙萌出 B.4~7岁,第一恒磨牙萌出 C.11~13岁,第二恒磨牙萌出 D.16~19岁,第三恒磨牙萌出 E.以上都是

关于序列拔牙不正确的说法是A.在7~7.5岁时拔除乳尖牙 B.在8岁时拔除第一乳磨牙 C.9~10岁时拔除第一乳磨牙 D.拔除正在萌出的第一前磨牙 E.序列拔牙可能会造成深覆

关于唇腭裂,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A.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先天发育畸形 B.国内的患病率为0.82%~1.6% C.唇腭裂的错畸形的患病率为97% D.是由于胚胎发育第5周,上颌突与球状突以及前腭突与侧腭突未及时融合而形成 E.属于遗传度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

替牙期下颌后缩矫治方法不包括A.肌激动器 B.功能调节器 C.双垫矫治器 D.Herbst咬合前导矫治器 E.下颌前牵引

后牙反的可能病因不包括

临床治疗中,深覆盖患者本人急切要求解决的最主要问题是A.内收上前牙,改善面形 B.解除拥挤,排齐牙列 C.纠正前牙的深覆 D.矫治磨牙的远中关系 E.以上都是

Ⅲ类牵引的作用机制不包括A.前移上磨牙 B.伸长上磨牙 C.平面顺时针旋转 D.远中移动下牙 E.伸长下前牙

关于安氏Ⅱ类错的矫治原则描述正确的是

关于前牙反描述正确的是

畸形矫治结束后可以考虑不用使用保持器的是

恒切牙替换后唇系带位置为A.唇系带中的纤维组织伸入腭侧龈乳头 B.唇系带一般附着于牙槽嵴顶 C.唇系带一般距龈缘2~3mm D.唇系带一般距龈缘3~4mm E.唇系带一般距龈缘4~5mm

临床上固定矫治器一般A.每天加力 B.间隔1周加力一次 C.间隔2~3周加力一次 D.间隔4~6周加力一次 E.间隔半年加力一次

从组织反应上看,最困难且最易复发的移动是A.整体移动 B.倾斜移动 C.旋转移动 D.转矩移动 E.伸出或压人移动

颌骨畸形的早期矫治一般在A.青春生长高峰期后1~2年,男性10~12岁 B.青春生长高峰期前1~3年,男性10~12岁 C.青春生长高峰期后1~2年,女性10~12岁 D.青春生长高峰期前1~3年,女性10~12岁 E.青春生长高峰期前1~3年,10~12岁

当旋转中心在阻抗中心时,牙移动类型为A.单纯平移 B.单纯旋转 C.不动 D.倾斜移动(冠移动大于根尖移动) E.倾斜移动(根尖移动大于冠移动)

下列关于力偶的描述正确的是A.作用于物体上的两个力 B.大小相等 C.方向相反 D.平行的 E.以上均正确

关于正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正常Spee曲线的深度为

个别正常的标准是

口呼吸习惯可造成上牙弓A.牙弓增宽,腭盖高拱 B.牙弓狭窄,腭盖高拱 C.后牙反,舌体上抬 D.后牙锁,舌体上抬 E.以上都不对

下述畸形常见于AngleⅠ类错的是

口腔正畸主治医师考试题库(357)相关章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228 下一页